高考情绪紧张失常原因有哪些(高考生不良情绪是从哪里来的)

高考生不良情绪是从哪里来的?
不良情绪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对我们考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尽管我们深知他们的影响,但有时候却深感无能为力,只好在情绪的漩涡里随波逐流。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考生的不良情绪是从哪里来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处理好他们。
总体上分析,考生的不良情绪主要来自于下述几方面,往往与压力有直接关系。
一是对中高考结果的和担忧,心理压力过大带来的沉重感
对考生来说,中考、高考在他们人生中都是第一次遇到的大的考验,他们不得不直面这些考验的残酷和无情,这与他们从小被父母家人过度照顾和呵护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本来承受力就差,现在又不得不面对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期待,面对自我的期待。学习好的同学希望保持优势,学习不理想的同学希望创造奇迹。中考、高考就像照在每人头上的紧箍咒,无法摆脱,让每个考生心理都是沉甸甸的。
二是长期高强度的学习带来的倦怠感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惜延长时间,加大作业量,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连滴带哄让他们加班加点,点灯遨游,做不完的卷子,练不完的习题,从早到晚让学生喘不过气来。
长期得不到放松,精神和身体都会出现倦怠反应。但只要中高考没有结束,这样的日子就没有尽头。有的考生形容自己的生活是两头不见太阳,只天不亮就去学校,天黑了才回家。所以在考生中厌倦的情绪也是很普遍的。
三是竭力保持优势又时时担心失去优势导致的紧张感
对于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整天会像坐在火山口上一样,一边不断努力,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绩,一边不断担心,怕失去曾经的优势。
对这样的考生来说,成绩不进步会很着急上火,会怀疑自己,但成绩好了又担心怕被别人超过,他们总是会处于紧张当中,心中的弦绷得太紧,脆弱一点的就可能承受不住。
四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反复努力也不见效果带来的无力感
对于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来说,他们也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想努力有些无力回天的感觉,不努力又不甘心,老师特别是家长也不允许。
如果努力了一段,效果不明显,他们的无力感就会与日俱增。有的学生选择了坚持,但在自卑和忧虑中过日子,也很受煎熬,也有些学生就干脆破罐子破摔开始放,挺到高三。
除了所谓的重点班之外,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基本不学习的学生,他们也对那些听课的学生造成了干扰,引起那些学生的焦虑。
五是缺乏兴趣又不得不面对繁重的学业而伴随的无奈感
很多学生对学习是缺乏兴趣的,只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管束下,不隐含家庭教育,则不去学校,不得不学习。
他们心里充满了无奈,只好对付混日子。有一部分学生恨不得中考、高考明天就考,要死要活,听天由命,只是希望早一点解脱。
六是人际关系波动带来的不安感
中高考学生这个时期是他们开始重视和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包括与自己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让他们内心起伏不定。
但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这些关系的处理却往往让他们感觉力不从心,疲于应对。我们可以看到,同学矛盾、师生纠葛、亲子冲突都在经常的发生着,这里面还会包含因为恋爱而发生的心理冲突。
中学生的恋爱在旁人看来就是打打闹闹、哭哭笑笑,经常处于不稳定中。而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也是很明显的。很多考生理想自我很高,现实自我不理想,造成自我同一性的冲突。可以说,除了学习问题之外,人际关系是影响考生情绪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