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班如何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思维培养秘诀!孩子超聪明!)

阅读思维的培养
引言
大家好,我是纪晓岩,两岁宝宝的妈妈,同时也是美国公立学校的中文老师。今天我们来聊一下阅读思维的培养。很多人认为亲子阅读只需要陪着孩子一起读书就可以了,有些好一点的妈妈会在念书时加上肢体语言和表情动作。但事实上,许多人都没有培养孩子的阅读思维。很多孩子在上学后,明明知道如何阅读单词,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却不知道段落或文章的主旨,无法回答阅读理解的问题。这就是缺乏充分的阅读思维。因此,在孩子小时候,我们需要用具体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和理解能力。今天我将教给大家一个三步曲,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能有效调动孩子的阅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
I see(我看到)
在美国的中小学中,这个三步曲非常常见,我们也引入了很多中文阅读中的教学。首先是"I see(我看到)"。这一步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细节能力,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贯穿整本书,每一页都问这个问题。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切记不要跳过封面。很多人习惯性拿到一本书后,直接跳过封面,打开第一页和孩子一起阅读。然而,孩子上小学后,老师会专门提及封面和封底,引导孩子找标题、作者等内容。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步呢?拿到一本书后,我们可以引导宝宝观察书籍的细节,问宝宝看到了什么。对于较小的宝宝来说,他们可能无法回答,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未发展到那个水平。但他们肯定可以指着他们看到的东西给你看,或者在你提问之前,他们就会嗯嗯地指给你看。比如他看到了大猩猩。除了观察到的角色,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他们所看到的角色的动作和细节。比如说,他们看到一个大猩猩,但他正在做什么?哦,他正在嘘嘘,一只手在嘘嘘,那另一只手拿着什么东西呢?他拿了一把钥匙。还有另一个人在做什么呢?他手里拿了一把什么东西呢?手电筒。你看他的腿,哒哒地,好像要轻轻地走,不想打扰别人。这些细节都是我们可以引导宝宝观察的。如果孩子说不出来也没有关系,爸爸妈妈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扩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I think(我觉得)
第二步是"I think(我觉得)"。这一步是引导孩子推断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可以提出不同的开放性问题。以前面提到的书为例,刚才我们谈到大猩猩,他一只手在嘘嘘,然后一只手拿着钥匙。这时,你可以问孩子,你觉得为什么大猩猩要嘘嘘呢?他拿钥匙要去哪里呢?动物管理员手里拿着手电筒,他要去哪里呢?为什么他走路时要轻轻地走呢?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开放性的引导问题。在这里,其实很多时候,只要给孩子一个表达意见的机会,他们都可以给出令人惊喜的答案。即使对于三岁以下的小孩子,他们有时候只会用一两个词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让你感到非常惊喜。因此,一定要多问为什么,让孩子回答"I think(我觉得)",而不是你觉得。
I wonder(我好奇)
第三步是"I wonder(我好奇)"。这一步是引导孩子去思考问题和产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步。我们可以再以封面为例。在第一步中,我们已经问了孩子他看到了什么和他觉得什么。此后,我们可以问孩子,你觉得有什么是你很好奇的?你想问什么问题呢?我们引导孩子去思考,提出批判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急于去否定孩子的问题,觉得可笑或愚蠢。所有的问题都值得你帮助孩子一起找到答案。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我们也不要急于回答,可以说,"真是一个好问题,妈妈也不知道,不如我们一起打开书去寻找答案吧。"在你运用以上三个步骤后,不仅让孩子对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提问能力。所以,从今天开始,不妨和孩子一起试试吧!你看到什么?你觉得什么?你想问什么?
结语
谢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一定要记得分享给好友和家人,你们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