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哪些学习方法是好的(小学死磕这3点成绩铁定差不了)

在资深班主任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四年级开始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学校老师一再强调抓好小学前三年,比后面苦抓十年都有用。那么影响孩子三年级乃至整个小学学习成绩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三点。
第一点,一二年级我们要抓好学习习惯。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能算对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可是就是经常今天忘带语文书,明天把水壶落在学校了。孩子觉得老师讲过的知识都学过,作业写的潦草难看,问老师讲的都会吗?他的回答次次都是会朋友觉得孩子小,对孩子要求不高,等到三年级再抓点紧就行了。可是,恰恰是这个在一二年级学习还不错的孩子,到了三年级就出现了成绩的滑坡,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的确是整个小学阶段最少、分量最轻的,但却是整个小学六年级最重要的两年。这两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培养学习习惯。在孩子学习习惯方面,第一点要要求孩子自己整理书包、书桌、学习用具,做什么事情都要井然有序。第二点学的扎实,别贪快,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写作业,写完作业还要检查。第三点帮助孩子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爱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问问题。第四点提升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喜欢上学,喜欢学习。在这方面可以让孩子准备一个记事本,不要小看这个记事本,即使他在培养孩子规划事情的优先级,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这个能力很多成人都是缺失的,孩子不会写字,可以用拼音图画来表示,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可以按照记事本的项目内容打勾,这个就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法宝。
第二点,是三四年级一定要重视阅读能力。曾经就有一位20年教龄的老教师分享过一个规律,那些小时候很聪明的孩子,由于忽视基本功的练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天赋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学习就会下滑。而有些看起来资质平平,或者家长坚持盯紧每科的学习积累,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逐步打好了学习基础,开始在学习上真正发力,这就是典型的三年级现象。三年级现象是源于美国联邦政府给贫困地区孩子开展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研究发现,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的学前帮助,虽然一开始看起来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跟其他没有接受过这个项目的孩子分数持平了。这个项目的研究结果就像我们证实,超前教育根本不会给孩子提供任何的优势,因为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到完全理解超前教育的内容,他们对这些内容理解是很肤浅的,却以为自己掌握了,这也就导致上课的时候听到重复的内容,他就会变得不专注,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事实上,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兼顾所有孩子,那些一开始没有准备好的孩子也会在三年级的时候赶上来,那些超前学习孩子的优势也将被抹平了。除了这个原因,很多孩子三年级出现滑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阅读能力从三年级开始,孩子就要经历从故事阅读到事实知识类阅读的转变,这也就要求孩子对内容的领会不只是停留在故事情节的层面,还必须领会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含义。很多孩子上了三年级,觉得最难的是语文的理解阅读,包括数学。如果孩子的审题能力不好,也无法做对题目。比如班长想叫教室里8个同学一起帮老师搬书,4个同学去搬了,教室里还剩几个同学。如果孩子没有准确理解题目,就会做出这样的答案,8-4=4,而实际上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8+1-4=5。很多父母以为孩子马虎,事实上是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欠缺。除了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很多小时候孩子以为他懂了,但是让他自己复述一遍的时候,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还有很多孩子看着在听老师讲课,但是脑子已经出现当机状态,思想不集中,说明孩子的图文转化能力还不行。
第三点,就是五六年级的时候要赢在思维。斯坦福大学心理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群10岁的孩子尝试解决一些对他们稍微偏难一点的问题。面对难题,第一种孩子的反应非常积极,喜欢挑战,第二种孩子觉得面对这么难的问题是场灾难,特别沮丧。德维克教授认为,第一种孩子只有成长性思维,并在长期追踪中发现,他们能积极的处理错误,争取下一次考一个好成绩。他们在面对艰难任务的时候脑电图布满了红色,证明大脑在燃烧。而第二种孩子则是固定性思维,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总是会给自己找借口逃避困难,大脑几乎没有任何活动,因为从事多年小学教学的老师说,真正到了五六年级,决定孩子成绩走向的除了能力的问题,更多的是他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成绩下降,就着急给孩子贴标签,上课不专心,态度不端正,订正也总做错,反复讲的都不进脑子等等,这些都是在给孩子灌输固定性思维模式。事实上,这个时期家长不该再对孩子的学习过多的指手划脚,应该更多的让孩子独立面对自自己的学习。
这里可以给大家几个建议,首先第一点要要求孩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有效的处理好学习,同时兼顾兴趣班。第二拒绝拖延,想到的事情要马上做好,第三把难的任务拆解成若干份,减轻压力,依次完成,把压力转为动力,调动孩子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看到孩子的进步,及时肯定做好上面这三点就可以塑造孩子的行为模式,培养出孩子的成长性思维。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对于孩子常长的学习生涯而言呢?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打基础,让孩子赢在习惯,赢在思维,赢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