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怎么积累素材(学霸老师揭秘孩子语文考试秘籍!)

每天摘抄好词好句,背诵优美文章,开学作文拿高分,这种说法呀,您可千万别信。
我是王晶老师,在北京海淀私立名校教语文已有16年的经验。我的学生都考进了清华、附人大这样的名校,而且无一例外都是按照我教的作文学习的。在黄金二招考试时,他们的语文作文全部都能得到高分。
今天我就把这套方法教给大家,让孩子们能在暑假中使用,您会发现他们开学后的语文考试就能轻松写出高分作文。
首先,记住第一点,千万不要去背作文选,更不要去死记硬背作文素材。作文和古诗文言文不一样,不需要死记硬背。它实际上是在训练三个维度的能力,即逻辑观察和表达力。在考场上完全套用范文,可能会得零分。那么,作文选语文书里的素材应该怎样积累呢?
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改编素材,将其改编成自己的话。实际上,很多文章都是改编自别人原先的文章。如果让孩子把别人的文字一字不差地记下来,那是最笨的学习方法。这种笨是不愿意思考的表现,而不是勤于动脑的表现。
但是我们看到那些作文素材都是一大坨一大整段的,这到底要怎样改呢?您要将其缩减成一两句话,找到这段话的中心句,然后梳理一下每一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用自己的思路改写它们,概括这段素材里的所有事情。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素材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练习孩子们的文笔和改写句子的能力。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中,这些能力迟早会派上用场。
具体来说,改写可以分为三步。首先,确定这个人是谁,例如阿长。阿长是鲁迅的保姆,睡觉时喜欢摆大字,对正月初一的讲究持有奇怪的习俗,还给小少爷买山海经。那么,这些素材在写作时能不能用上呢?当然可以。首先要梳理这些素材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写作时,孩子们可以按照鲁迅写长妈妈的思路,先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包括生活中的怪癖和奇怪的做法和习惯。最后可以用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来突出这个人的优点。这样一来,等到考场上,孩子们很快就能想起来。
描写人物品质时,可以运用这些素材及其背后的逻辑。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会手忙脚乱了。总结一下,首先,不要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不爱思考的表现。第二,将一大段素材缩减成一两句话就可以了。第三,改写完后要想一想如何运用,给自己留一个心眼。
如果大家还想了解各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以及开学规划,请记得早上来找我,我会给大家详细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