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学习方法有哪些(深度学习三要素)

胡适的英语老师、民国时期自学成才的出版家王云武先生年轻时是这样子学英语的。他先找到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熟读几次之后,把它翻译成中文,等过一星期之后,再根据中文反过来翻译成英文。这个期间绝不查阅英语原文,翻译之后再与原文比对,找出自己翻译错误和不够精良之处。如此反复练习,王云武先生练就了扎实的英文功底,为日后的英语教学和出版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深度学习。如果长期限于错误的认知和习惯于轻度学习,一旦丧失深度学习能力,将很难打破知识阶层的限制,永远被困在认知的底层。
什么是深度学习呢?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理论说,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包括或听讲、阅读、试听、演示,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是5%、10%、20%和30%。主动学习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能将原来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从5%提升到50%、75%和90%。以阅读为例,从浅到深依次为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加摘抄金句、自己读书加思维导图加读书笔记、自己读书加践行操练、自己读书加践行操练加输出教授。便捷、新颖、浓缩干货的学习看似轻松高效,实则处于被动学习的最浅层,与高级别的知识转换有很大的差别。从知道到做到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自己知道或做到是一回事,让别人知道或做到又是另一回事。罗振宇在60秒语音中曾提到这样学习,他每天要求自己写够5篇阅读心得,不用长篇大论。短短几个词就行,因为真正的学习就像缝扣子,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当中。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从想法到语言再到文字,及网状的思维变成树状的结构,再变成线性文字,相对于把思想从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那些固态的东西才真正的属于自己。有了自己的东西,便一定要教授出去,教授和缝合会相互形成巩固和循环。
刘伟鹏说,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当然,教的最高境界是用最简洁的话,让一个外行人也能明白你讲的东西。那么如何深度学习呢?它有三个要素。获取高质量的知识,深度缝合知识,输出成果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