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方法有哪些(高效学习方法)

冬天来了,天特别的冷,今天分享一个扎心的学习现象,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经过考试退步很严重之后,阶段性会出现特别努力特别拼的这个现象,从早到晚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非常非常多,甚至周末的时候也牺牲掉了很多的娱乐时间去学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突然间结果并不良好,甚至稳定,甚至进一步倒退。这是什么奇怪的现象呢?我的分析是这样的,表面的勤奋未必是真正勤奋到位了。
比如说我们作为老师经常给孩子们讲,尤其到高中阶段,你要特别注重自己思维的品质,多花点时间思考知识本身,去研究题型,同时做好课前的预习。那么这些好的方法其实分阶段老师会不断的引导渗透给孩子们,但是他们很多只是停留在知道的阶段,但真正去用的时候,往往会说作业太多了,没时间,或者各种各种原因吧,都能成为阻碍他去实施这些好方法的理由吧,但是真正的学霸我没有看到,他一定是会分清轻重缓急,一定会把这些好方法一点一点的融为自己的好习惯,并不断的去落实反思。
比如说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永远是预习,那么课前两三分钟的预习几乎不算是预习,尤其针对这些比较难的这种数理化的这个科目,你一定要提前半天,甚至提前一天,可以适当的结合教辅,把教材初步的进行研究,哪些自己是一看都明白的,哪些自己哪怕看看教父仍然搞不透的,做一个重点的标记,那么经过自己初步的深入的预习,你一定已经把握到了上课老师要重点攻破的一些重难点,那么面对自己的困惑,你上课的注意力一定是高度集中,不会在出现那种犯困的现象。
所以说第一个环节没到位,直接影响第二环节听课,以及第三个环节训练,乃至后边更多的环节。同理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什么呢?就是我们做题,做题之前,很多学霸他往往会快速的先复习一下所学的知识,然后把教辅和课本全部合起来再去练习,这样能够快速及时的诊断出哪些自己是不会的,从而达到快速的查漏补缺,巩固和复习。再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有的高年级的孩子都知道错题本的重要性,都会去整错题,而且整的一个比一个工整,一个比一个漂亮。但是真的这少之又少的孩子才能够在平时把错题本给他用好,特别是像这些数理化的错题本,你整的错题其实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一个知识的漏洞,学习方法的不足。那么如果你每周能够抽出一定的时间把错题看一看,甚至有价值的错题在错题重练,那么你过程中已经把这些漏洞逐渐的填平了,而不是说到考前了,慌慌张张的去翻出那么厚的错题本去蜻蜓点水的看一遍,那几乎是无效的。所以说真正的学习的勤奋跟表面的勤奋差距是很大很大的。而最后这个扎心,我想说的是,有些表面的勤奋往往是思维的懒惰。朋友们,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