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要注意哪些规划问题

其实大部分人,包括有些老师在规划孩子初中三年学习的时候,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很多人会认为按照重要性来说,应该是初三大于初二,然后再大于初一。
所以如果把初中三年比喻成一段长跑,他们的观点都是孩子初一开始热身,去适应初中各个学科的学习,去适应老师的节奏,然后初二因为知识点更难更多了,孩子就加速跑,最后初三马上面临中考,孩子就应该冲刺跑。
这个规划理论上看起来是非常正确,但是要认同这样规划方式的话,那么大概率自己初中阶段都不是学霸,也没有深度接触过很多学霸,因为但凡你和他们深度交流过,你就会发现学习真的就是因了我们一个成语叫做先苦后甜,也就是初一刚开始,孩子在学习上就要紧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去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而这个过程也许会有痛苦,但是等这个习惯成为自然的时候,初二就很轻松的保持下去,然后到初三,甚至有些孩子到初二下学期就开始越来越轻松了,而大多数初中孩子差距已经被别人默默拉开一大截,到初二才后知后觉。
我接触过好些初中的学霸,我发现他们大部分都是先请后松的,其中有初一的孩子,每天晚上学到晚上11点甚至12点,哪怕当天学校老师作业很少,人家都会去找一些事情来说,形成了习惯,然后到初二初三的时候,人家反而是越来越轻松的,初三还经常出去打篮球。
还有初一的孩子,因为数学教的太简单,他就自己找难题来写,而且一个题写不出来,可以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去想,甚至他有的同学还嘲讽他说做了这么多题,成绩还不是和自己差不多,但是到初二的时候,人家数学还是140,嘲讽他的那个同学120都考不到,思维是怎么锻炼出来的,就是初一的时候大段大段时间去看难题看出来的,甚至我经过初一刚结束的孩子,人家做英语中考真题,满分150,也可以做个一百一十来分,那你说他初二初三能不轻松吗?
就你去看这些学霸的轨迹就知道同样把初中三年比喻成一段长跑,人家学霸是初一加速跑,初二匀速跑,等到初三,人家已经离终点一步之遥,或者就已经在终点上了,这个时候他想咋跑就咋跑,而且人家就算走,甚至还悠哉悠哉的散步,其他人也很难追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