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父母犯错,导致孩子不爱学习!)

什么情况下孩子会主动学习、爱学习呢?首先需要知道,主动学习的孩子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大脑启动的是应战机制,他会想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而被动学习的孩子,则在遇到难题时大脑启动的是应付机制,要么想都不想就说不会,要么就是乱写。
下面给出三点建议,帮助你改变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1. 成就感是关键
只有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孩子才会感到快乐。比如十个题做对了七个,如果你一直强调有三个题不会做,那就是在增加孩子的挫败感,但如果你一直在强调做对了七个题,那孩子就获得了学习上的成就感。三个不会做的题不要完全忽略,但也不要过于强调。
2. 产生胜任感
有了成就感的加持,孩子在不断攻克难题之后,就会产生胜任感。胜任感就是我认为我可以,我觉得我可能会成功,我愿意不断的尝试。当孩子做错题时,家长不要强调孩子不行,要说是有一点难度,一起思考解题方法。一旦孩子做出来了,一定要把握时机,给予鼓励和肯定。
3. 产生自主感
让孩子掌控自己的行为,产生自主感。比如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父母不要一直催促说快点写,而是要认可孩子已经开始写作业了,同时强调孩子管住了自己,已经完成了一项任务,这样可以让孩子产生自主感和责任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中总是被批评、否定,他就难以产生愉快的体验,也难以愿意学习。因此,家长要时常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他自己学的,充满成就感和胜任感的学习体验,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千万不要再催促、指责、批评孩子去学了,这通常会让孩子产生依赖、被动甚至是厌学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