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中政治学不好怎么办(瞬间掌握高中政治逻辑,绝密技巧大揭秘!)

标题:高中政治逻辑思维之基础定律和三段论
高中政治课程中,逻辑思维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挑战。然而,通过掌握三大基础定律和三段论的要点,你会发现它们其实并不难理解,可以轻松拿到满分。本文将分为以下小节,逐步介绍这些概念。
一、三大基础定律
1. 同一律
同一律是最简单的一项基础定律。它要求在逻辑推理中,一个概念在前后使用时必须表示相同的意思,否则就会违背统一性原则。例如,人类诞生已经几百年了,我是人类,我也诞生了几百年,这里的两个“人类”表示了一个群体概念和一个个体意思,因此违反了同一律。
2. 矛盾率
矛盾率指的是在逻辑中,一个命题要么是正确的,要么是错误的,不能同时既正确又错误。举例来说,你要么及格了,要么没有及格,不能同时两者都成立。如果存在进步和退步的情况,那就产生了矛盾。
3. 牌中率
牌中率要求在逻辑推理中,排除中间的可能性,要么选择正确,要么选择错误,不能模棱两可。举例来说,如果你不能确定某人是人类,也不能确定他不是人类,那就产生了中间不定的情况。
二、矛盾与牌中的区分
要注意,矛盾和牌中两者都可能存在。如果一个问题既好又不好,那是矛盾;如果两个选项都不被接受,那是牌中。
三、三段论的概念和错误
1. 大小中相
在三段论中,大小中相是重要的区分标准。结论中的主语通常是小的一方,而谓语则是大的一方。如果结论的主语是小的,谓语是大的,就是大小中相。
2. 周延
周延是指全部肯定或全部否定。如果一个命题适用于全部情况,那就是周延。举例来说,所有人都会老,这是周延的,因为它适用于所有人。如果没有人不会老,也是周延的,因为它否定了全部人不会老的可能性。
3. 不周延
如果命题只适用于一部分情况,就是不周延的。例如,有些人很勇敢,但这只适用于一部分高中生,不包括所有高中生,所以不周延。
四、三段论的经典错误
三段论中常见的错误之一是四概念,即多出现一个概念。正常情况下,三段论包括大、中、小三个概念,如果多出一个第二概念,就会出现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因为中项在前提中会出现两次,至少需要周延一次,如果一次都不周延,那就是错误的。举例来说,人都是直立行走的生物,有些直立行走的生物是猴子,这里的中项出现了两次,但并没有周延,因此存在错误。
通过理解三大基础定律和三段论的概念和错误,你将能更轻松地应对高中政治中的逻辑思维题目。逐步掌握这些概念,将有助于提高你的政治考试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