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时差如何计算(地球自转的意义时差计算)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称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也就是说,即使地球不自转,地球仍然有昼夜之分。
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是产生昼夜的原因。
但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地球上的各个地区会依次进入白天、黑夜,昼夜就开始不断的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也就是24小时。
阳光照射地球之后,昼半球与夜半球出现了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也叫晨昏圈,它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线。
圆心是地心是一个大圆,呈昏线的一半是呈线,另一半是昏线。
例如图中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半就是晨线。
怎样判断某一部分是晨线还是昏线呢?
地球自转时,假如越过晨昏线,由夜入昼,迎来白天,那么这条线就是成线,假如越过晨昏线,由昼入夜,迎来黑夜,那么这条线就是昏线。
晨昏线是一个大圆,会将它经过的纬线切成两半,位于昼半球的一半叫做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一半则叫做叶弧。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以先看到日出为早,东边的地方比西边的地方时间要早。
于是,同一时刻,不同精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例如,在图中,ABC点分别生活着苏西、米拉和安曼。
BC点跟a点的纬度相同,但精度不同。
B点在a点西侧,与a点相隔90度,安曼站在米拉以东30度的C点,苏西站在a点,所在经线正对太阳,他正处在昼半球的平分线上,也就是白天的中间。
经线上所有的点都刚好过完半个白天,马上要从上午过渡到下午。
这根经线现在是正午经线,正午经线上所有的点都。
是正午12点,同一经度地方时相同,苏西此刻的地方时是12点。
我们再来看米拉所在的B点,在a点西侧,与a点相隔90度,也就是说地球再自转90度,米拉才会站在苏西现在的位置上。
地球自转90度需要多久呢?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度,每小时转90度,地球需要六个小时,六个小时后地点所在经线才会成为正五经线,到达正午12点。
现在米拉这里应该是几点呢?
是上午六点,安曼站在米拉以东30度的C点,他与B点相隔30度,可以算出他比B点的时间早两个小时,C点的时间是六点加上两个小时,也就是八点,这就是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时间上东侧比西侧地区先看到日出,因此东早西晚计算未知经线地方时时,如果未知经线在已知经线东侧,则要用已知经线地方时加时间差,如果未知经线在已知经线西侧,则用已知经线地方时减时间差,简称东加西减。
时间差的计算方法则是已知精度差后,精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一度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