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如何学初中历史(拒绝死记硬背这样学历史轻松拿满分初中生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学渣逆袭中考)

初中历史靠背能考90多分吗?说个扎心的事儿,90%的初中生就连教材都看不懂,单独一些人名事件都认识,放在一起就不知道讲了什么?教材都不懂,你在背天书吗?还有的同学考试什么东西都往上写,写了一大堆,但连最起码的历史事件和相应的历史背景都没有弄明白,不知道写了什么,或者写了太多无关痛痒的话,这样的作答不可能拿到高分的。再说个让你崩溃的事实,历史是一门严重被忽视,但考试却是最容易接近满分的科目,而且今年中考题不是考你什么时间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考察关系以及背后的趋势和规律。历史到底应该怎么学呢?
由于不同地方历史分值和考察方式不同,这个科目受到的程度起伏很大,如果你中考希望有一门拿满分,历史一定是最有可能的那个。很多博主都在讲如何通过时间轴学习历史,但时间轴的本质还是死记硬背这样学到的知识。很死板,难理解,遇到灵活的题目就会无从下手。数学有推理思维,英语有语感,历史同样也有历史思维,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学霸不用背诵考试也能拿高分的秘密。
第一,历史逻辑思维。
历史的发展也是有逻辑可循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一个朝代到另一个朝代,一种制度优化为另一个制度,都是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的。拿北宋的建立来决定,唐朝末年面临内忧外患,中央权力分散,藩镇割据,外族不断入侵,唐代灭国,进入五代十国,而后北宋统一。作为统治者,为避免同样的情况发生,首先就要回收各地的权力,于是赵匡胤收回兵权,同时采取了重文义武的方针来解决问题。在对外方面,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朝逐渐步入制式,但政策也有不利的方面,过度重文导致北宋武力衰退,后续被金攻陷。同样,其他朝代也可以通过动。的有互相联系的思维去学习。
第二,历史比较思维。
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通过比较会发现很多朝代的异同。你可以比较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特征和脉络。横向来看,同一个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同样的发展特点和走向。不仅如此,你还可以比较两个近似的政策、相似的制度、有共同特点的历史人物,通过比较慢慢发掘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
第三,历史代入思维。
我们在看古装剧、历史电影的时候,处于上帝视角,你会觉得某个历史人物很坏,某场战争失败了很可惜,或是当时的政策为什么这么没有人性。但假如你把自己置身其中,在这样矛盾纠葛的困境里,你会更快速充分的理解某个历史人物的行动逻辑,某场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以及某个制度制定背后的缘由,充分理解相关的史实和史论,这也是为什么长安3万里的票房能居动画影史第二个原因。影片以李白和高适的视角讲述历史传记,用两条时间线交叉叙事,共同谱写了一段跨越千年的传奇故事,这种学习方式也会给你的语文作文带来惊喜。
第四,历史拼图思维。
历史长河就像一大块儿拼图,某个关键细节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学习历史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也要去发散,去练习,把看似独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一边学一边完善你的历史拼图,更好的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最终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大家也要避开这个填坑,在刷题的过程中,历史不需要错题本,只要总结出错因,改进方向就行了。
而上面这四个方法,基本上能满足所有人速记历史,掌握整个知识框架的脉络。翻开历史这本书,你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命运。能留在教科书中的人,是那个时代精英中的精英,但他们的一生留下的也只有一篇传记。第一句话,你翻过去,他的一生也就结束了,但你对他的感受不会结束。这种感悟会体现在你的历史试卷上,体现在你的分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