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孩子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关键时期幼儿老师一定要注意这5个要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尤其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因此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今天我要给大家提供五个朽班常规培养的注意要点,赶紧收藏起来,避免丢失。
一、班里所有老师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一定要统一。很多老师都给我反馈了一个他们很无奈的问题,那就是班里老师的常规要求不一致,尤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没有建立良好习惯的前提下,就会不知所措,一头雾水。如保育员要求幼儿吃完饭把板筷统一放到后面桌子上的盆里,但是主班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就会直接让幼儿把碗筷放在桌上去户外散步,在这样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小班幼儿的常规建立就很漫长,所以班级里的老师一定要相互协商,统一意见和要求。
二、教师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制定了。常规小班幼儿模仿能力很强,因此常常以教师的行为作为模仿对象。如教师要求幼儿洗手时不要把水开得太大,自己也必须按要求做。教师要求幼儿轻拿轻放物品、玩具和小椅子,教师自己就要做出榜样来。我就见过这样的现象,老师为了把一个小椅子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但又不想班腰去搬椅子,所以就用脚把小椅子踢到了位置上。接着午饭后小班幼儿搬小椅子回座位的时候,就有幼儿模仿老师去踢着小椅子走。所以要想让幼儿遵守,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
三、不仅要让幼儿遵守常规,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遵守。如在要求幼儿轻拿轻放物品的时候,可以给幼儿展示被摔坏的物品,而且理解物品摔坏后就无法使用的道理。小班幼儿从一开始遵守常规,就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你就会发现,班里一旦有幼儿违反常规,就会有其他小朋友制止他。你不要摔,小椅子摔坏了你就没有子了。
四、利用儿歌进行常规教育。儿歌的特点是朗朗上口,形象生动,非常符合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将常规编成各种小儿歌,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打开龙头,淋湿小手,肥皂搓出小泡泡,清水冲净,关龙头,甩甩手,讲卫生,我是干净的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洗手,更能有效形成良好的常规。
五、家园合力养成常规常规就是一日生活的习惯,既然是习惯只在幼儿园遵手,回家就放任自留,那么对于朽班幼儿,往往会认为这个常规跟环境有关系,如在幼儿园吃饭,知道粒粒皆辛苦,但回家吃饭就可以撒的满桌都是,那么这不是培养常规的初衷。所以老师们一定要利用家长会或幼儿离园时的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家长把常规延伸至家庭中,有效践行。5+2=7的理念,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常规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尤其对于小班新入园的幼儿,老师更要以坚持不懈的态度,通过多种手段对幼儿进行渗透教育,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常规环境,让他们愉快有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