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怎么提升(高效进步的学习方法)

孩子的数学学好要靠天赋,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在广州有一个实验学校,帮助全年级孩子的数学中考的平均分做到了103,更有40多个孩子突破110分,全靠下面的三个步骤,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孩子初中数学,他的反比例函数的题做错了,大量的孩子的做法是什么呢?
我听老师讲一遍,然后就得了,然后有少部分的孩子会干嘛呢?
整理一下错题,然后期末考试的时候看一看,有更少部分的一部分孩子会找一些相同类型的题目,然后我们反复的去做它,那显然第三类孩子的学习方法会更好,但在我看来依旧不够科学和高效。
知识者的做法是什么?
是三部曲,数学是一个严格我们要区分孩子的层次的这样的一个学科。
一、计算
这个孩子的计算能力首先过关不过关,同样都是初三,有的孩子是在锻炼他的数学思维,但有的孩子他的计算能力还不过关,我们开发了一个方法叫754,所有的孩子一起做检测,初三七分钟五道题,五到四位数乘以四位数的乘法,如果你到了初三,你七分钟都做不完,或者七分钟做完了,你做不了全。
对,先练计算,怎么练?先练上20天,每天七分钟。
二、概念
是一个孩子的概念能力,反比里函数出错了吗?我们就先问孩子,什么叫概念,叫函数的定义是啥?
有四成的孩子说不出来函数的本质是关系,那反比例函数定义是啥?将近有八成的孩子认为反比例函数就是一个量增大,应量减小,他提不出来叫比例的概念。
什么叫比例?两个数的成绩呢?是个定值这个比例的概念是几年级学的,是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概念叫比例。
其实很多孩子的概念基本功没过关,你就不停的刷题,不停的补课,它有什么意义呢?
就相当于你去盖一栋大楼,你连地基都没有,你连砖头都没有,你天天在那儿盖大楼,盖出来的不都是空中楼阁吗?
三、模型
什么叫模型?
相似的已知条件或者相似的求解目标,他一定有相似的解题规律,我们的孩子有没有定期归纳的习惯?
所以数学你想学好,他需要天赋,但不取决于天赋。大量的孩子觉得自己天赋不好,其实是因为自己始终在错的层次上,努力帮孩子找对数学的层次,我们就能高效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