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怎么做数学(三条黄金建议)

北大学姐给数学不好的孩子三条黄金建议,我靠着这三个方法,一学期进步了500名,逆袭到年级前十,最终从小县城考上了北大。数学不好的孩子一般有三大特点。
第一,不知道学数学有正确的方法,他努力过,也刷过题,可是成绩还是不上不下,看着别人很轻松,数学学的很好,以为是自己没有数学天赋,认为自己不适合学数学,但其实是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到位,事半功倍。数学这些知识关联性非常的强,一旦前面学不会的话,后面的知识就会出现断层现象,想补起来确实会非常困难。
第二,就算他知道了正确方法,但他不坚持尝试的去用过一些学数学的好方法,比如我每天在讲的错题本,深度预习法,考号归纳总结法,这些孩子他知道,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长期坚持形成自己的习惯。
第三,知道自己的方法明明是错误的,但是呢坚持错误,他就是不改,懒惰消极,思想上懒,他懒得去琢磨怎么再让自己提高,行为上懒,方法都送到他手边了,他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去改变。那这样的孩子,别说学数学了,这辈子他做任何其他事也不会成功。他在学校里不听课,不动脑子,他其实是在陪太子读书。长此以往,成绩好的就会越来越好,越学越轻松,成绩差的呢?越来越差,越学越痛苦,这就是马太效应。那我当年是怎么扭转过来的呢?我怎么在两个月时间,数学从不及格考到了满分?我给三条黄金建议。
第一条,回归课本
数学差的孩子,他往往不重视课本,他反而去刷一些辅导书的题,在那忙活。其实很多孩子,你给他考一道课本的原题,他都不会做。可以这么说,小学初中的数学考试题,80%都是课本例题的原形或者是变形,他其实只是换了个数字,换了个包装而已,这样的孩子让他把课本例题、课后习题刷三遍以上,直到他看一眼就知道答案,就说明知识点熟练了。记住,熟悉不等于熟练。
第二条,错题本
一定要去建一个错题本,为啥错了都会反复错呢?为啥做对的隔几天又做错了呢?忘了呢?问题就在于他总在做新题,不擅长于去做错题的归纳总结。所以我上学的时候,每周六就会把我近五天做过的错题拿出来再仔细的研究一遍,去找题目之间的共性规律联系,这样才能够把你做过的每一道题发挥到极致。考前别人可能花一两个小时在那做一套新题,那这里面必然有一大半本身就是会的题,你这个时候做和不做没有太大区别,那最后有帮助的一套题可能下来就两三道,所以我考前只复习我错题本上每一道我个性化的问题,我看一道题,我考试的时候就对应着避免一个坑,那同样的时间,那我的复习效率是别人的五倍。
第三条,改变思想
一定要把这个懒病给治一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一步要先找一个积极的人,把这个孩子从泥泞里给他带出来,家长比较有时间有能力的,可以晚上让孩子把简单的会做的题给他讲一遍,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这种成就感,因为数学学的不好的孩子很久都没有过成就感了,我们通过让他讲简单题的方式,帮他把丢失的雄心壮志给找回来,所以家里可以买一块小黑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