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如何提前学数学知识(打破固有观念,学数学就像读小说!)

通向学霸之路三,构建数学知识框架这期我们将讨论数学如何构建知识框架。首先,我们先说一下数学知识框架的作用。第一,数学跟语文不一样,如果没有框架,语文学习会比较模糊,影响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但数学不同,学习之前没有框架也可以。第二,虽然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以没有框架,但当面对重要考试时,没有知识体系是不可行的。第三,具备大体的知识框架能够大大提高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从以上三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语文需要在正规系统学习之前具备大体的知识框架,而数学的体系框架能够在学习之前建立更好,即使不能建立也没有关系,只要在考试前能清楚掌握就可以了。
其实,从以上三点的分析,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数学比语文更容易学好,以及为什么很多理科尖子生在高中之后突然变得擅长语文。言归正传,我们开始说如何构建数学知识框架。首先,以下所说的内容只针对初高中数学。其次,再次强调,不构建体系数学也可以学好,但在数学学习中没有体系会影响学习效率。此外,我接下来要说的方法可能不适合所有人,接受与否请自行决定。很多数学老师都会说一句话,就是要归纳总结,要会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但是,虽然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但很难实际操作。一方面是因为学习了一部分知识,只知道一些,大部分还不知道;另一方面是数学知识太多,战线太长。这些都不利于体系化学习。
我给一个例子,半个月前某一天,你吃了什么?你还记得吗?可能很难回答吧。当然也有例外,就是小说或者连续剧,某一章或者某一集你想不起来,但是通过剧情你还是能串起来。而数学的课程可没有那么精彩,也没有那么多剧情,所以要想构建体系,就需要一口气学完它。找时间集中式、脉冲式地学习,一口气把它学完。比如小升初的时候一口气把初中全部学完,或者初升高时一口气把高中全部学完。请注意,我所说的是全部学完,不是提前学一个学期,因为那样只是半吊子,对于体系的建立没有任何作用。如果觉得能力不够,那就退后一级,把整本书看完,只做课后题。如果还是觉得能力不够,那就只看书,把例题看懂,再自己做一遍。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再翻翻书,把公式和定理记一下,了解一下,总会有所进步的吧。至少以上的方法总是可以做到的吧?
如果以上方法都做不到,那就买一个知识点的挂图,把整个框架给孩子看一看就行了。当然,这种学习方法可能不够深入,但没有关系。再学一遍就可以了,第二遍就可以慢慢学了,因为框架已经建立在脑子中了。而且这样学习一遍,肯定比你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全课堂学习要来得高效。小时候我看《红楼梦》,书中有很多我不认识的生僻字和典故,我会把它们圈起来,然后查字典、查资料。几天后,我问自己书中写了什么,结果我一头雾水,只记得几个大概的情节。后来我放弃了这种做法,把不理解的放一边,先纵览一遍。这样阅读效率就提高了很多,等整个故事的梗概和人物关系都明白之后,再对不认识和不了解的词语、掌故、字典翻料,就会快得多,而且质量也会更高。后来我读了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提到了一个名词叫简式阅读,其实就是将课本快速浏览一遍。以上就是我提出的建立数学知识框架的方法,其实这个方法就是一种加强版的预习,核心是全部学完,宁可降低刷题量也要保证。
除了我提到的方法,当然还有更高级的方法,而且那些方法更轻松有趣。但是那些方法需要家长有比较扎实的大学数学基础,大部分家长可能无法实施。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里,欢迎大家分享给好友,评论和转发。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