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学语文用什么态度(小学数学数好没用,语文不学就废了)

昨天我和我家小孩儿有了一个令我们双方都欣慰的对话。我问他:“你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你对什么比较感兴趣?” 根据我对他的了解,我以为他会说:“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或者“我想成为一名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开发新技术”。
在班上、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认识和感觉来看,他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数学成绩一直突出,而语文水平也还可以。实话实说,这令我作为父亲感到非常焦虑。为什么会有这种焦虑呢?因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并不需要太好,只要中等以上即可。一旦到了中学,只要孩子突然展现出兴趣和努力,数学成绩便能迅速提高,能够达到顶尖的水平,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然而,如果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就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那么在整个学生阶段,甚至一生中,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了。到了中学,绝大部分无法打开的学生会发现,他们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觉得无论怎么努力,成绩都无法提高,也觉得即使不太努力,成绩也不会差太多。
这就说明一个人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状态,在五六年级左右就基本定型了,之后很难改变。所以当时我真的很担心,心里想着,可别告诉我你一直对文学作品都没兴趣过。然而,昨天我询问他,我说以后可能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了,如果你想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爸爸会支持你的。然而,他并没有喜欢上这个想法,他说:“我想从事文艺创作,我觉得文学和艺术非常有意思。”听到这句话时,我内心真的很开心。因为我发现他现在对各种与文学艺术相关的事物都非常着迷,自己主动练字,看一些儿童文学和艺术方面的读物。说实话,我真的很高兴。我想:“孩子,你终于在最后一刻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状态。
好了,既然你的语文兴趣已经打开了,我以后就不再为此担心了。至于数学和物理,只要你把中考当作目标,有你老爸在,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中等偏上的智商水平,你的成绩就会变得不再令人担心。然而,如果孩子在小学高年级时无法打开语文学习的状态,那么即使他的父亲是一名顶级的语文老师,到了中学也会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