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态度由哪个决定(什么是良好的学习态度)

什么是良好的学习态度?
对于十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只要能做到一点就算合格,就是先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再去玩。
而对于四年级以上甚至初中的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就是自觉主动的学习,这是我们对优等生的衡量标准,基本上到这个程度考上高中是完全没有问题,也就是前50%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已经在四到九年级,不逼不学的,那你就要引起重视了。随着学科难度的增加,孩子会逐渐跟不上,跟不上会导致三个看得见的显性结果和一个看不见的隐形结果。
第一个,拖拉磨蹭
是孩子学习的时候开始拖拉磨蹭,说白了就是既不想学也不会做,但是又不得不坐在那里假装学习。
第二个,抗拒学习
就是孩子越来越抗拒学习,能逃则逃,能抵抗就和家长抵抗。
第三个,矛盾冲突
是你和孩子的冲突会越来越多,特别是看到孩子玩手机、考的差,顶嘴的时候,你就会把所有的问题怪罪到他的头上,但是孩子没有能力解决。无力解决就会推卸责任,合理的冲突就会更大,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然后会导致一个看不见的隐形,结果就是跟不上的挫败感加上父母的打击,会不断削弱孩子的自尊心,而这一点是99%的家长都察觉不到的。而自尊心恰好又是初中阶段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头。学渣中等生和优等生之间,欠缺的就是那种别人行,我也行,不服输的那种自尊心。
这也是我们厌学大逆转的第一个模块的核心目标,就是减少父母的焦虑,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回头看双减政策制定的真的是非常高明,里面对考试区域、考试内容、考试结果都有严格规定,虽然各地在实施的时候啊打了折扣,但是一定能大幅度的降低家长对成绩的焦虑,降低对孩子自尊心的打击。
我为什么说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情绪,就是因为你的脾气不仅在破坏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会削弱孩子的自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