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怎么制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这三项习惯让孩子能力大增!)

每天的必做事项
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有三件事情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不能间断。
阅读半小时
无论是从一年级开始识字,还是后续词汇量增加,每天都要进行半小时的阅读。等到二三年级词汇量上来后再开始阅读已经为时已晚。因为一到四年级的重点是语文,要掌握字词,培养阅读习惯。五六年级的重点是数学,需要全面掌握五六年级的知识点,确保无遗漏。
书写练习
书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要求字迹工整、迅速且准确。一、二年级时就要确立良好的书写质量,否则三、四年级作业写到半夜会变得特别痛苦。在练字的同时,要完成语文课本上同步的写字表。完成的标准是熟练掌握所有字的笔顺,并且能够用每个字造三个词并口头造句。当写字表完成后,开始学习识字表。字词关是真正突破语文能力的开始。
计算训练
很多人知道数学需要进行计算,但却忽视了实际计算的重要性。如果小学阶段的计算能力跟不上,到了初中很多题目都无法解答。因此,从一、二年级开始,每天进行五分钟的计算练习。练习的方法是设定合适的难度,比如五以内的加减法,要求在五分钟内完成100道题,全部正确率。然后逐渐扩大难度,进行十以内、二十以内、五十以内、一百以内的计算。每天五分钟就足够,关键在于坚持。到了四年级后,计算难度开始增加,包括大数和小数的运算。每次限时训练一分钟做三到五道题,每天做十五到二十道就足够了。坚持每天训练,这三件事情做到位,孩子的能力会快速提升。尤其是现在的语文考试,如果没有阅读量,很难取得高分。
以上是每天必做的三件事情,将对孩子的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通过坚持阅读、书写和计算训练,在语文和数学方面都能取得明显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