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微观是什么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微观解析,速率惊人!)

化学反应速率的微观解释
引言
在前文中,我们从物质的宏观变化探讨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本文将从微观角度出发,进一步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
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并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之间必须相互碰撞。然而,并非所有的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举个例子,当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 1时,在常温常压下,理论上每秒会发生2.355乘十的十次方次分子碰撞。然而,在这庞大的碰撞次数中,只有少数能够导致化学反应发生,大多数只是碰了一下而已。所以,只有特定条件下的碰撞才能引起化学反应。
碰撞力度和取向对反应的影响
对于碘化氢分解为氢气和碘这样的反应,我们可以用投篮来类比。如果运动员投篮的力度不够,即使球到了篮筐也无法进球。同样地,如果两个碘化氢分子碰撞时的力度不够,它们之间的化学键不会断裂,仍然保持原来的形态,只是多蹦了几下而已。因此,分子碰撞时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使得碰撞力度足够大,才能断裂化学键。此外,碰撞的取向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即使碰撞力度足够大,如果两个碘化氢分子的碰撞取向不正确,也不能引发反应。因此,分子在具备足够能量的基础上,必须以适当的角度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
那些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被称为有效碰撞,而具有较高能量、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也就是那些精力旺盛的活跃分子。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发生有效碰撞,是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克服碰撞时的排斥力,同时破坏分子内部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导致反应物分子被破坏,再重新组合生成产物分子,即化学反应的发生。活化分子相对于普通反应物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这部分能量被称为活化能。图中的E1代表反应的活化能,而E2代表活化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时释放的能量。因此,反应热可以通过一二减一一的能量差得出。
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普通分子只有在增加至少相当于活化能的能量后,才能转变为活化分子发生反应。这就好比要把一块巨大的石头从A点推到B点,关键是必须先推到山顶,然后它就会自己滚下去。因此,只有具备一定能量的分子,即活化分子,才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此外,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活化能越小,普通分子转变为活化分子的难度越小,即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越大,反应条件也越简单。另外,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的增加会增加有效碰撞的次数,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相反,如果活化能越大,反应条件就更苛刻,反应速率也会减慢。
结论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微观解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普通分子需要具备一定的能量才能成为活化分子;其次,活化分子碰撞时只有合适的取向才会产生有效碰撞;最后,活化分子经历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并释放能量。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之间发生有效碰撞的频率,因此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将增加有效碰撞的次数,并加快反应速率。反之亦然。
